来源:中华铁道网
眼看又到中秋,能够回家见见父母、陪陪孩子成为每一个外地务工人员当下的期盼。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人口众多带来的一个弊端就是:每逢节假日,民众集中出行,给公共交通运输行业带来巨大压力,尤其是铁路企业。
每当民众集中出行高峰期,火车票基本都会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列车晚点现象也时有发生,甚至有时还会出现大面积、长时间的晚点。这时候我们往往都能听到一种声音:为什么民众年年在喊“一票难求”,铁路企业年年供不应求。随之而来的是一边倒的舆论效应,大家都跑来指责铁路企业的不好,批评铁路企业的不足。有调查才有发言权,我认为我们在看待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时,切莫人云亦云,一定要先了解问题的本质,然后进行独立的思考,最后形成自己的观点。民众集中出行期火车票供不应求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其复杂性不言而喻,我们绝不能简单得就把“一票难求”归咎于铁路运输企业。
我国人口基数大,南方地区人口流动性大,尤其是珠三角地区,据统计,截至2013年末,东莞市外来人口比例高达77.28%;现代人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更多的人利用节假日外出旅游来舒缓压力;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5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5.5%,基于我国老龄化程度严重,国家也越来越重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鼓励子女利用节假日时间回乡看望父母。基于以上三个方面的影响,节假日民众集中出行就绝不能仅仅用“人多”来形容,其人口流动集中程度之高、密度之大,有时候甚至可以用“恐怖”二字来形容。既然难度系数高,铁路企业想要解决好“一票难求”这个问题,就不是一朝一夕、一招一棋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全方位的努力和坚持。
铁路企业既是一家企业,也是公共运输服务行业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它既有营利性,又有公益性,既有盈利性,又有民生性。双重的身份让它在承担社会责任时具有复杂性,既要为员工谋福利,为企业谋发展,又要兼顾民生效果。企业性质,决定了铁路也要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民众出行旺季,铁路企业无法完全满足民众的出行需求,有旅客就会抱怨为什么不开行更多的列车,不建设更多的线路。我们可以试想,如果铁路企业投入巨额资金购买更多的铁路设备,建设更多的线路,在节假日确实可以缓解甚至解决民众买票难、出行难这个老问题。但是在节假日之外的三百天呢?这些设备、车辆以及线路会大量闲置,不仅仅造成资源浪费,更会让企业无法承受巨额贷款所带来的压力。
其实,每逢民众节假日出行高峰期,铁路企业都会把这当做一场硬仗来打,其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之大不可小觑。但往往有时候投入大,产出小。比如,春运可以说是我国人口流动最大的一个期间,但就是这个期间经常铁路企业挣不到钱。原因在于,节前和节后,人口流动主要都是单向的,往往一趟超员严重的列车开出去,空车回程,这就意味着铁路企业回程开行的列车在跑空车,在亏钱。
铁路企业其实一直在努力,建设越来越多的线路,加开更多的列车,一次次精准的调图都向我们表达了它的诚意。每逢春节,200万铁路职工奋战在一线,回不了家,过不好年,见不到父母,陪不了妻儿,其心酸不言而喻。所以,对于铁路企业,我们要多一分理解包容,少些许抱怨责怪,更不能把“一票难求”归咎于铁路企业。
(作者系中华铁道网评论员 项家声)
微信扫一扫关注北京人文大学铁道学院订阅号“人文铁道Team”,新鲜资讯一手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