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北新闻网
暑运过半,全国铁路在克服大范围降雨、台风、高温等恶劣天气的不利影响同时,客货运输均实现大幅同比增长。而如此“捷报”背后,更折射出铁路部门立足“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使命担当,着力发挥自身优势的重要体现。
近些年来,中国铁路发展成就举世瞩目。截止2017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7万公里,其中高铁2.5万公里。西成、渝贵高铁的相继开通运营,破解“蜀道难”“黔道难”取得历史性突破;“复兴号”由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迈出了从追赶到领跑的关键一步;智能化服务的持续完善,描绘出百姓出行的时代画卷;货运体制改革的阔步前行,为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
一直以来,暑运对于铁路部门而言,都是一场集运力运能、客运服务、售票组织、迎战恶劣天气等方面于一体的综合性考验。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催生起暑运“热潮”的持续高涨,如何做好暑运这张“答卷”,这更需要铁路服务的“与时俱进”。
单就今年来看,自7月1日暑运大幕开启,各铁路局集团公司便加强日常客流分析,充分发挥高铁、客运专线作用和新线新增能力。通过调图,全路增加动车组120组,增开复兴号动车组56对、跨铁路局集团公司中长途客车37对,组织3列长编组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运行。并通过安排日常图、周末图和高峰图,努力实现运力投放与客流需求精准匹配,切实发挥出高铁、客运专线作用和新线新增能力,为有效应对暑运客流高峰铺垫起坚实的基石。
此外,在今年多地遭受强降雨天气和台风侵袭之中,更让我们看到了广大铁路职工身赴“抗灾排险”第一线,以无畏无惧、爱岗敬业的政治品格,与诠释“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承诺履行,所展现出的新时期铁路人的新形象、新作为。诸如,面对暴雨倾盆,江水滚滚,驾驶千顿火车担负“压桥”任务的90后火车司机;为抢修因山体崩塌造成宝成铁路王家沱至乐素河间线路受阻的“千人大会战”。他们在暑运之中以实际行动捍卫着铁路大动脉的畅通,更以对社会责任的执着与担当,为人们的出行筑起道道“堤坝”。
而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随着“公转铁”、“多式联运”等政策的引导,以及铁路货运需求的不断提升,为铁路货运增长创造了契机。据了解,为切实应对暑期高温所对白天作业带来的困难情况,各铁路集团公司积极加强夜间卸车组织,全力保持卸车总量稳定。仅7月份,,全路日均卸空车14.7万车,超应卸4313车。由此也不难看出,铁路货物运输量的大幅增长并非偶然,这更是铁路部门积极作为,为助推社会经济的有效发展的重要体现。
半场已过,精彩待续。就目前来看,还未结束的暑运中,铁路部门亦再次增添诸多“调味剂”,如“复兴号”在京津城际线上实现全覆盖,沈阳局集团公司打出“购票排队不超10人”等便民牌,相信铁路部门凭借自身努力,必将再谱佳绩。

微信扫一扫关注北京人文大学铁道学院订阅号“人文铁道”,新鲜资讯一手掌握。
北京人文大学铁道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