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太原9月5日电 题:山西长治铁路护路联防的“老铁们”
作者 杨杰英 李倩涛
黄北村——堠西庄村,太焦铁路在山西省长治市郊区的全长,24.4km的距离。对旅客而言,这段距离很短,短到来不及欣赏沿途风景。但对另外一群人来说,这段路程却很漫长,他们中间很多人十几年如一日在这个区间往返,用脚步一步一步地丈量,如同铁轨上的螺丝钉。他们就是铁路护路联防,朴素平凡的“老铁们”。
张迅 摄
“我家住在四楼,靠近铁路的那个窗户就是我的瞭望哨,在那里观察铁道一目了然,非常方便。”一大早,长治市郊区堠北庄镇堠西庄村48岁的原爱兰就骑着自行车到铁道边巡查。对他而言,已经习惯了铁路联防网格员的工作,每天巡线就像吃饭穿衣一样。
堠西庄村的铁道主要是粮库和运煤专线,共有3.4km,原爱兰和另外3个网格员负责巡查,人均840米。“看着一列列火车平安驶过,心里有种说不出的踏实感。”原爱兰说,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像一种习以为常又必不可少的仪式。
张迅 摄
实际上,原爱兰是一个大忙人,在当过十八年教师之后,她已经是连续四届的村支部委员和村委委员,分管着大量工作,巡线完毕,她就立刻投入支村两委的工作中,马不停蹄。
“网格员也好,村干部也好,既然干着这份工作就要用心,担起责任。”和原爱兰一样,45岁的堠北庄人郭文军也是一名村干部,他还是全区任职时间最长的网格员。
村干部和网格员的双重身份让郭文军的手机24小时不离身,不敢关机,也不敢调静音。郊区有联防任务的村(社区)28个,有铁路网格员的村(社区)17个,他们直接参与执勤巡逻,与专职队员实行包保责任制,各有区段任务。就像原爱兰、郭文军一样,全区22名网格员日复一日往返在铁路沿线,用心守护铁路安全。
张迅 摄
与护路网格员的工作相比,铁路护路联防队员的工作更为艰苦,需要更多地耐心和毅力。作为太焦铁路长治郊区段护路联防中队的中队长,赵阳从2008年退伍后,成为一名铁路护路联防队员。“我们共7名队员,全队平均年龄30岁,大部分队员的工作时间都在10年以上。”32岁的赵阳刚参加工作时,有些不适应。单调枯燥的工作,简陋陈旧的工作环境,还有收入不高、远离城市、不为人知等等原因,曾一度使他萌生辞职另谋生计的念头。
张迅 摄
“我之所以留下来,并且待了整整十年,是老队长给了我很深的影响,就是‘熬’,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赵阳将这种信念告诉自己给的队员。
军人出身的赵阳在中队采取半军事化管理,宿舍里队员们的内务都有模有样,床上的被子也都是标准的“豆腐块儿”,除了周一学习,周二例会,其余时间都用在训练和巡逻上。
赵阳告诉记者,“我们这个工作虽然有些单调乏味,但一旦出事就不是小事,所以我们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认真对待。我们希望每天巡逻都是平平安安的,风平浪静的。”
张迅 摄
赵阳和老队员们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凡是新参加的队员,当年的节假日如果逢上值班不能回家,就由赵阳或者其他老队员代替值班,从而给新队员放假回家与家人团聚。还有一条,新队员的首要任务是“三周之内必须学会独立做饭”。这样一来,全体队员个个都能独当一面,个个都是“全能”。
长期的户外工作,赵阳和他的队员们看上去都比实际年龄要大很多,一个个都是黑脸膛的硬汉模样。“我们这份工作可不能是花拳绣腿的,必须是实打实的,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过。”每个队员记忆中都有着若干难忘的事情,那些大大小小的经历逐渐累积成一种对待工作和他人的态度、情感。
队员梁恩杰记得有一天下午,他正在铁路值勤,一列火车朝他的方向开来,突然看见有一位老大爷正准备过铁路,他和其他队员赶紧上前阻止,老大爷年高耳背,不仅不配合,还恼火地责怪队员们,正在这紧张时刻,突然又有一列火车驶来,危急时刻,梁恩杰抢上前去,一把抱起老大爷跳离开铁道,从而避免了一起重大事故,后来老大爷的家属还专门过来当前道谢。
这样的事情,可以说是不计其数。正因为如此,队员们也都练就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过硬本领,化解危机。
聊起工作,似乎总有说不完的故事。赵阳说:“这份工作,越干就越能品味出它的滋味儿。”
聊起家庭,赵阳说,他有时候感到挺对不住刚一岁的儿子,因为他很少有时间能陪伴家人和孩子。
护路联防的故事有很多,从事护路联防工作的人也有很多。他们永远在路上,他们的故事,只有新的开始,而不会有真正的结束。
微信扫一扫关注北京人文大学铁道学院订阅号“人文铁道”,新鲜资讯一手掌握。
北京人文大学铁道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