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和讯网
原标题:携手“一带一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的十九大以来,“一带一路”建设倡议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及地区的支持。在新的世界形势下,这一倡议立足中国、走向世界,将人类共同利益和命运作为关注点,契合中国及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
10月18日-19日,主题为"一带一路’:不同国家民族间文化交流”的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第五届年会主题论坛在京举行,围绕“一带一路”与当代、人文历史上的“一带一路”、科学历史上的“一带一路”三个主题,来自中国、埃及、阿塞拜疆、葡萄牙、尼日利亚、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坦等多个国家的嘉宾齐聚一堂,共同讨论。
与会嘉宾
“一带一路”与当代
围绕“一带一路”与当今世界的关系,埃及前总理伊萨姆·沙拉夫,阿塞拜疆科学院副院长、文学所所长伊萨·哈比布白利,希腊研究基金会历史研究所研究主任伊夫赛莫斯·尼克莱迪斯,托马尔理工大学教授、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秘书长路易斯·乌斯特毕克分别发表精彩演讲,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主席、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和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孙小淳共同主持。
“这条路连接了很多国家,它把各国友好的连接在一起,通过知识、文化、信仰的共享,它影响了历史和文明的发展。”埃及前总理伊萨姆·沙拉夫如此评价“一带一路”。关于中非合作,他表示:“中国和非洲有共同的未来,有共同的责任,我们要提高政治、经济、文化的沟通,通过‘一带一路’打造中非命运共同体。”
阿塞拜疆科学院副院长、文学所所长伊萨·哈比布白利列举了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阿双方在科技和文化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他说:"一带一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倡议,它的目标是为了实现世界的和平和文化的交流,在各个不同的文化之间建立一个互通有无的平台。”
希腊研究基金会历史研究所研究主任伊夫赛莫斯·尼克莱迪斯将“一带一路”比喻成“连接中国和欧洲的铁路”,他表示:“文化和经济在一趟列车上,在‘一带一路’上行驶着,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车厢,我们不需要战争,只要友谊,只要合作。”
托马尔理工大学教授、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秘书长路易斯·乌斯特毕克则对“一带一路”建设倡议提出了自己的期望,他坦言:“我希望‘一带一路’不仅仅是中国的一个倡议,它能够成为一个全球的策略,能够让世界更加和平,更加美好!”
人文历史上的“一带一路”
古丝绸之路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沿着古丝绸之路,东西方文明实现了对话与交融。围绕人文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亚美尼亚国家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古代历史研究领衔研究员戈哈尔·范德姆言、尼日利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查尔斯·奥努奈居、四川师大南方丝路研究所所长段渝、国际突厥研究院第一秘书阿萨克特·凯西巴耶夫、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赵旭东分别发表重要讲话。
亚美尼亚国家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古代历史研究领衔研究员戈哈尔·范德姆言回顾了中国和亚美尼亚交流的悠久历史。“在亚美尼亚很多资料中,中国有着非常多的美丽的描述。亚美尼亚在丝绸之陆上可以成为东西方的桥梁,‘一带一路’对于我们和中国的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可能。”她说道。
尼日利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查尔斯·奥努奈居高度评价了“一带一路”倡议,他说:“ ‘一带一路’具有前瞻性的看法和眼光,是构建人类共同命运的探索,非洲愿意与中国携手迎应对全球化挑战,为促进全球经济和人类的发展而共同努力。”
围绕中国西南和东南亚通过“一带一路”的交流,四川师大南方丝路研究所所长段渝提出了构建“中国西南—东南亚国际文化圈”。“中国西南—东南亚国际文化圈的文化内涵是以中国西南的巴蜀文化、滇文明,东南亚的东山文化为主,综合开发。在各具特色的基础上,互为补充,互为促进,共同发展,推动中国和南亚、东南亚各国的政治互信和经济贸易。”
“哈萨克斯坦在历史当中一直是非常重要的经济要塞,交通要塞,是丝绸之路之中非常重要的一站。”国际突厥研究院第一秘书阿萨克特·凯西巴耶夫表示,"一带一路’文化是我们共同的遗产,‘一带一路’对于促进我们的共同了解、文化对话,以及不同国家的联系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赵旭东从互惠的概念上带来了对于“一带一路”的解读,“只有道路可以使我们相遇,可以使我们坐下来谈,可以让我们坐下来交流彼此经验,所以我们在路上才会学会相互的认识和理解。”他说。
科学历史上的“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不但是一个历史的遗产,更是文明交流融合的地带,在科学的交流过程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哈扎尔大学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哈姆雷特·伊塞克萨里表示:“通过‘一带一路’,中国和阿塞拜疆在科技和文化的交流不断增强,两个民族都是勤劳勇敢的民族,希望中阿友谊长存。”
结合“一带一路”对于农业的促进,南京农业大学教授、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院长王思明发表了主题演讲,他说:“农业的交流是古代丝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至少持续了五千年。未来世界农业的发展还是需要通过丝绸之路,通过中外农业交流来促进互相取长补短,使食品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安全。”
北京外国语大学全球史研究院院长李雪涛从“比较的重要性”和“从特殊性之中认识普遍性”两个维度,分析了“一带一路”中的文化交流带给中国的启示。他认为:“我们没有必要否定中国与西方文化或者其他文化传统有重大的差异,只有在一种比较和批判性之中,才能让世界真正地了解中国特色。”
亚美尼亚国家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古代史资深研究员凯伦·图克哈泰恩为到场嘉宾分享了丝绸之路沿线的岩石雕刻现象,他表示:"一带一路’为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和平台,能够让游客在东西方之间进行交流,文化的互联互通,有助于推动人类文化的价值和推广。”
围绕“一带一路”与古代中医文化交流,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亚学系教授、系主任陈明列举了多个中西方医学互相借鉴的案例,他说:“欧亚医学的历史与‘一带一路’紧密相关,必须在跨文化的视野下进行考察。”
中午12时许,本次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第五届年会"一带一路’:不同国家民族间文化交流”主题分论坛圆满结束。“一带一路”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途径,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一带一路”为中国与沿线国家从利益共同体迈向命运共同体创造了条件。在全球政治经济局势不明朗、人类社会处于决择的关键时刻,中国将“一带一路”打造为最广泛的国际合作平台,积极倡导包容性全球化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远的意义。
微信扫一扫关注北京人文大学铁道学院订阅号“人文铁道”,新鲜资讯一手掌握。
北京人文大学铁道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