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尼分别阐述了有关“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从此“一带一路”成为中国外交的最大亮点和鲜明标志。推出两年来,该战略收获了不少海外支持与掌声。不过客观而言,这样一个持续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大战略,要想在复杂的国际博弈背景中实施下去,肯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除了一些潜在风险之外,还会遇到一些现实挑战。我们可以简单梳理和分析一下,“一带一路”可能会在海外遇到哪些坎儿。
首先,最大的问题是外国人不理解、存疑虑,甚至敌视和攻击。国际社会对一个内向性的中国已经适应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这造成了他们的认知惯性--始终觉得中国就应该在被地理位置“圈定”的范围内活动,韬光养晦即可,奋发有为不行。
不少国家的高层乃至民间,根本不了解中国正变得越来越具有外向性,“一带一路”战略就是这种国家性格变化的标签。这种思维使得他们对中国快速发展壮大并提出自己的国际战略,显然有点措手不及。于是对“一带一路”战略的疑虑自然产生。
比如刚刚成功访华的印度总理莫迪。他在和中方会晤时,并没有公开支持这一战略。而是提到了印度也有自己加强南亚互联互通的战略,暗示中国“一带一路”不能影响到印度在南亚的主导权。作为中国的重要邻居,印度尚且对“一带一路”心存芥蒂,一些西方国家对此担忧和敌视可想而知。
“一带一路”需翻过哪几道坎儿?
第二个挑战来自那些动荡的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战略和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有着意向上的同质性,即都要从一些崇山峻岭中翻越,都要与那些小国、穷国甚至动荡的国家打交道。这就天然决定了这一战略可能遇到的风险性不可小觑。
既然中国高层下决心布局这一战略,并将其当作一个宏大叙事来展开、铺陈,那么就意味着中方对此早有准备和清醒的认知。
比如“一带一路”要从中东地区经过,由此抵达欧洲。中东无论是古代丝绸之路还是如今提出的战略中,都是一个区域枢纽。伊朗、沙特、以色列等都是这个区域的重要标的国。然而他们之间的关系勾心斗角,非常复杂。最近沙特对也门反政府武装的持续空袭,恶化了沙特和伊朗的关系;伊朗和以色列之间的矛盾更是存在爆发军事冲突的风险;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长期未决的矛盾依然有激化的可能。这些都会给“一带一路”战略所带来的中国投资、甚至中国人的安全提出考验。
“一带一路”战略要顺利实施的第三道坎儿来自于中国自身。这一战略的本质是企业走出去,关键是对方有需求。中国高层出国访问只是“搭台”,“唱戏”的还得是企业,而不是国家主体。换句话说,签署的所有项目都要落实到具体企业去实施,因而对企业的要求提出了很大挑战。
这些企业既承载了经济领域的任务,也肩负着塑造中国形象、延展中国海外利益的职能。如果一些企业因为某种原因在当地的活动造成了很大负面影响,那么客观上会损害到“一带一路”战略,也会给本来就对中国发展心存疑虑的媒体和外国机构,甚至非政府组织带来口实。这当然不利于中国的整体利益。
另外,“一带一路”战略非常宏观,不只涉及到欧亚大陆,连非洲和美洲都可以被涵盖在内,导致中国的出资十分巨大。钱如何花?如何花的更好就需要讲技巧。比如是否给纳税人造成太大负担?一些项目是否经过严谨的调研和切实的考察?投产后受益和预期回报率是否可期?一些可测和不可测的风险如何规避?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思考。
还有一点现实的风险就是中国缺乏海外安保力量,一旦大的工程项目遇阻,很可能导致中国人和中国利益处于险境。毫无疑问,这需要中国提升创新能力和决策机制,在此问题上未雨绸缪。
来源:凤凰博报 http://blog.ifeng.com/article/36693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