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导航
  学院新闻
  行业动态
  一带一路
  最新公告
北京人文铁道学院招聘中,中国铁路总公司下辖北京铁路局2018年下半年预招录我校毕业生300名,天津电务段2021年下半年预招录我校毕业生80名,沈阳铁路局2021年下半年预招录我校毕业生200名,济南铁路局2021年下半年预招录我校毕业生200名!
  联系方式
010-53653358
010-61167100
50350862@qq.com
北京市延庆区康庄镇西关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交通运输部同意中车、北京交大等有关轨道交通交通强国试点工作

交通运输部关于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开展绿色智能交通装备研制及应用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关于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报告》(中车集团战略函〔2021〕113号)收悉。为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相关领域的目标任务,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交规划函〔2019〕859号),经研究,主要意见回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在绿色智能交通装备研制及应用,中高速磁悬浮列车研制及工程化应用,智慧城轨地铁列车研制及工程化应用,新能源汽车、海工装备关键技术研究,轨道交通装备国际标准研究,基于循环共享包装的工业智慧物流研究,轨道交通装备牵引与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等方面开展试点(具体要点附后),请进一步完善试点实施方案,细化试点任务,落实具体举措,明确阶段目标和时间进度,并及时向我部报备。

二、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试点工作推进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强化政策支持。加强上下联动,强化协同配合,创造开放包容、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避免出现排他性问题。

三、统筹推进、突出重点,力争在绿色环保机车关键技术、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车辆系统集成技术研发、新一代智慧城轨地铁列车研制、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技术及产品研究、磁浮交通装备领域标准研究、工业智慧物流平台建设、轨道交通装备牵引与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发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一批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四、加强跟踪、督导和总结,试点工作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成功经验模式以及值得重视的有关重大问题请及时报送我部。每年12月底前向我部报送年度试点工作总结。

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单位、组织有关专家对试点工作给予指导,在规划编制和实施等工作中加强支持。适时开展跟踪调研、监测评估和经验交流。在试点任务实施完成后组织开展考核、成果认定、宣传推广等工作。

交通运输部 

2021年8月4日

抄送:国家铁路局,部综合规划司、运输服务司、科技司、国际合作司。 

附件

交通强国建设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试点任务要点

一、绿色智能交通装备研制及应用

(一)试点单位。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

(二)试点内容。

开展绿色智能交通系统技术研究、装备研制及应用开发。研制绿色环保机车、智能高速动车组及互联互通机车车辆。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基本完成绿色环保机车关键技术攻关及样机研制。完成400公里动车组及智能化动车组技术调研及总体技术方案,实现高铁快运动车组下线并进行试验验证。完成互联互通机车车辆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研制。

通过3~5年时间,实现绿色环保机车推广应用。完成400公里动车组和智能化动车组整车研制及实验验证,高铁快运动车组技术基本成熟。完成互联互通机车国内外试验,机车产品初步实现应用。完成驮背运输车辆与既有运输体系匹配关系研究,公铁联运技术与装备体系配套研究取得显著进展。

二、中高速磁悬浮列车研制及工程化应用

(一)试点单位。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

(二)试点内容。

开展时速200公里中速磁浮车辆、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车辆系统集成技术研发。加强电磁悬浮控制、牵引、悬浮、导向一体化集成技术研发。研究复合材料及轻量化车体设计及试验评估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制中高速磁悬浮列车样机。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中高速磁悬浮系统工程化样机基本研制成功。完成关键子系统验证试验及相关技术攻关。初步建立磁悬浮交通技术资源凝聚、创新协同的科研平台。

通过3~5年时间,在磁悬浮列车设计、制造等方面形成核心技术和相关标准规范。中速磁浮交通系统研究、高速磁浮系统联调联试和综合评估基本完成。中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和装备自主工程化能力持续增强,初步建立自主化产业链条,培育形成一支专业技术引领的国际化高端人才队伍。

三、智慧城轨地铁列车研制及工程化应用

(一)试点单位。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

(二)试点内容。

加强新一代智慧城轨地铁列车研制。研究完善城轨装备标准体系。加强车辆运维检修升级,优化地铁列车运维模式。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基本完成新一代智慧城轨地铁车辆设计、研制及试验。城轨运维、修程修制等技术标准体系研究取得显著进展,自主化成果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标准能力不断增强。

通过3~5年时间,新一代智慧城轨地铁车辆研制取得重要突破,初步在部分城市实现推广应用。城轨运维、修程修制等技术标准体系不断健全。车辆检修维护研发与应用取得显著成果,基本实现车辆由“计划修”向“状态修”转变,在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装备技术、服务品质、运营安全水平等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相关成果。

四、新能源汽车、海工装备关键技术研究

(一)试点单位。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

(二)试点内容。

开发新能源智能网联客车,构建基于“人、车、路、站、场、云”的智能网联云服务平台。开展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技术及产品研究,打造电驱动系统工程化应用平台。加强智能深海运载及作业机器人研制及推广应用。开展船舶直流组网电力推进系统国产化研发及应用。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完成企业新能源智能网联客车车联网云、运营调度云、自动驾驶云、出行服务云平台建设,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技术不断成熟。完成新一代谱系化电驱型ROV(水下遥控作业机器人)工程化样机及配套甲板支持系统研究。实现船舶直流组网电推系统工程化和国产化,船舶综合能效显著提升。

通过3~5年时间,公交客车及智能驾驶客车开发取得显著进展,初步实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不断进步,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相对完善的系统性成果。实现基于虚拟现实的环境实时重现和设备控制,完成浅水区ROV整套系统测试及甲板支持系统认证。

五、轨道交通装备国际标准研究

(一)试点单位。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

 

(二)试点内容。

健全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和电气设备相关标准体系,开展新领域国际标准研究。加强磁浮交通装备领域标准研究。加强轨道交通标准人才队伍建设。

(三)预期成果。

通过1~3年时间,开展多项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关键系统相关国际性标准研究,参与多项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网络安全、自动驾驶、通信信号、电气能效等国际性标准研究。磁浮交通装备标准体系、城际列车与市域车辆装备标准体系持续优化,部分标准在国际初步实现推广应用。

六、基于循环共享包装的工业智慧物流研究

(一)试点单位。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

(二)试点内容。

构建“采供销”高效协同的工业智慧物流平台,强化采购、生产、销售全流程信息共享。打造智慧物流仓储网络体系,优化仓储和物流需求管理。推广应用集成二维码及无线射频技术的可循环共享包装。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初步建成公司工业智慧物流平台。供应链企业包装成本、客户人工成本有效降低,供应链企业协同组织效率提高30%以上,客户企业库存资金占用率降幅不少于20%。

通过3~5年时间,基本建成公司工业智慧物流平台,智慧物流业务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完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理论模型构建,形成智慧物流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标准体系。公司工业物流包装基本实现绿色化、智能化,研发形成多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供应链企业包装成本大幅降低,效率明显提升。

七、轨道交通装备牵引与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一)试点单位。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

(二)试点内容。

开展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和产品平台规划及研究,研发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牵引传动、新材料等核心技术,加强科研样机试制及试验验证,打造行业技术领先的轨道交通新一代核心装备。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完成机车自动驾驶系统方案、装车方案,形成车、路、网一体化智能运维与健康管理系统设计方案。形成SiC(碳化硅)器件应用技术路线及电力电子变压器应用技术路线,基本建成年产3吨超级铜(石墨烯-铜复合材料)中试生产线。

通过3~5年时间,在轨道交通装备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建成1条机车自动驾驶应用线路,形成运维与健康管理系统应用。在动车和城轨牵引系统中完成SiC-MOSFET(碳化硅场效应晶体管)、电力电子变压器装车应用。基本实现新能源物流车驱动电机超级铜材料替换,在物流车实现初步应用。

 

交通运输部关于北京交通大学开展智能轨道交通平台建设与技术研发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关于报送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方案的报告》(北交大文〔2021〕21号)收悉。为重在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相关领域的目标任务,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交规划函〔2019〕859号),经研究,主要意见回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在智能轨道交通平台建设与技术研发、综合交通网络协调运营与服务研究平台建设、轨道交通安全保障平台建设与技术研发、国际交通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试点(具体要点附后),请进一步完善试点实施方案,细化试点任务,落实具体举措,明确阶段目标和时间进度,并及时向我部报备。

二、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试点工作推进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强化政策支持。加强上下联动,强化协同配合,创造开放包容、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避免出现排他性问题。

三、统筹推进、突出重点,力争在高铁智能感知、车车通信、无人驾驶、智能运维与服役、智能运营,综合立体交通网作用机理研究,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安全评估研究支撑平台建设,多层次国际交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一批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四、加强跟踪、督导和总结,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以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成功经验模式及时报送我部。每年12月底前向我部报送年度试点工作总结。

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单位、专家对试点工作积极指导,在规划编制和实施等工作中加强支持。适时开展跟踪调研、监测评估和经验交流。在试点任务实施完成后组织开展考核、成果认定、宣传推广等工作。

交通运输部

2021年6月15日

抄送:国家铁路局,部政策研究室、综合规划司、人事教育司、运输服务司、安全与质量监督管理司、科技司、国际合作司。 

附件

交通强国建设北京交通大学试点任务要点

一、智能轨道交通平台建设与技术研发

(一)试点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

(二)试点内容。

加强智能轨道交通技术研发,开展高铁智能感知、车车通信、无人驾驶、智能运维等方面理论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推进智能轨道交通研发平台实体化建设。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校内外轨道交通研发实验资源充分融合,初步建成高速铁路调度指挥和运行控制一体化研发平台,智能轨道交通研发平台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智能轨道交通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取得突破,在高铁智能感知、车车通信、无人驾驶、智能运维等方面形成一批高质量科研成果。

通过3~5年时间,智能轨道交通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取得显著进展,形成智能轨道交通领域重要原始创新成果,复杂环境下的高速列车运行优化控制、超视距弱小目标识别、高速环境电波传播与高可靠通信等关键技术取得重要突破。基本建成智能轨道交通研发平台,在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混合储能、智能运维与服务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转化的技术成果,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二、综合交通网络协调运营与服务研究平台建设

(一)试点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

(二)试点内容。

开展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城市群综合交通协同组织与资源配置、城市群综合交通系统管理、空铁联运协同组织优化、突发事件下城市群综合交通系统应急管理等关键技术研究,建设综合交通网络协调运营与服务研究平台,打造综合交通运输智库。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综合交通运输相关技术研究取得明显进展,在综合立体交通网作用机理、综合立体交通网一体化规划关键技术等方面形成系列研究成果。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水平进一步提升,与相关单位联合研发、成果应用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能力不断增强。综合交通运输智库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在综合立体交通网一体化规划和协同运行等方面形成一批高质量智库建言成果。

通过3~5年时间,基本建成综合交通网络协调运营与服务研究平台,综合交通运输关键技术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在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建设、运行服务、韧性提升方面形成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行业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力争形成相关标准规范。

三、轨道交通安全保障平台建设与技术研发

(一)试点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

(二)试点内容。

开展面向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测试评估方法、技术、平台及标准规范体系研究,加快推进轨道交通信号、专用无线通信、软件与信息安全等方向安全保障理论及技术创新。建设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安全评估研究支撑平台。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轨道交通安全保障理论及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在轨道交通调度、列控、通信等方面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安全保障理论及技术研究成果。轨道交通安全保障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完成平台建设方案设计,初步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安全评估、轨道交通专用无线通信安全评估、轨道交通计算机软件与信息安全评估等研究支撑平台。

通过3~5年时间,轨道交通安全保障理论及技术研究取得重要突破,技术成果基本达到世界前列,在轨道交通安全保障等方面力争形成相关标准规范,在轨道交通安全评估等领域打造形成一支专业人才队伍。轨道交通安全认证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完成轨道交通安全评估研究支撑平台建设,有效支撑轨道交通安全保障能力提升。

四、国际交通人才培养

(一)试点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

(二)试点内容。

传承中国交通文化,大力培养国际交通人才。开展来华留学及涉外培训工作,加强国际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教材谱系建设,大力培养“一带一路”国家交通人才。实施校园科技创新人才育引计划,深入推进用人制度改革,打造高水平科研团队。加强交通领域国际科研合作交流。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国际交通人才培养成果显著,基本建成多层次国际交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一带一路”交通领域国际人才培养数量不断提升,高水平交通科研团队建设初见成效。

 

通过3~5年时间,基本建立多层次国际交通人才培养体系,国际交通人才培养数量大幅增加,国际交通科技合作项目数量和质量显著提升。建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水平交通科研团队,国际合作项目成果显著,承担重大国际合作项目能力明显提升,交通科研领域国际交流程度显著增强。

 

 

友情链接石家庄铁道大学 | 北京交通大学 | 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 |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 | 中国轨道交通协会 | 交通运输部 | 中国铁路总公司 | 中铁电气化集团 | 中铁工程总公司 | 城市地铁集团
Copyright © 2016 www.bjrwdx.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51062号 京公网安备110229000106